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研究生在硅酸盐领域国际刊物silicon上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硅酸盐材料领域国际期刊《silicon》(中科院三区,IF:3.4)在线刊发了公司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张翰坤以《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Methods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t Glass》为题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为刘昶江副教授。
该项工作得到了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金、河北省岩石矿物材料绿色开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支持。论文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论证了玄武岩纤维与玄武岩水淬玻璃结构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热处理方式所得玻璃结构的不一致性。该研究选用不同产地的四种玄武岩样品为原料,分别制备了玄武岩纤维和不同热处理方式下的玄武岩玻璃,详细分析其内部结构特征,证明了玄武岩纤维与水淬后的玄武岩玻璃内部的硅氧网络主要是以链状Q2和层状Q3硅酸盐结构组成,且符合相同的量比关系特征;而与其他热处理方式所得玄武岩玻璃结构有明显不同(见下图)。本文为玄武岩纤维的稳定生产以及性能表征提供了理论支持。

(a)玄武岩纤维(Fiber-SD-02)与不同热处理方式所得玄武岩玻璃中硅酸盐网络骨架统计图;(b)SD-02峰面积拟合图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翰坤,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研究生,主要从事玄武岩纤维材料以及微孔及介孔材料吸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在《silicon》和《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主持河北省岩石矿物绿色开发重点实验室项目和太阳成集团官网员工科研项目各1项;获得2023年国家奖学金以及校级二等奖学金;获2023年太阳成集团官网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
通讯作者:
刘昶江,男,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教授,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领域为硅酸盐体系矿物资源绿色加工及材料开发,包括玄武岩纤维材料、微孔及介孔材料、污水处理及土壤修复、矿物缓释肥料等方向;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eramics International》、《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silicon》等期刊上;2017年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023年获得太阳成集团官网第五届李廷栋青年科技创新奖。
论文网址:https://doi.org/10.1007/s12633-024-02894-0